按照省、市局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通过近一个多月的深入学习思考,下面我围绕如何认真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做焦裕禄式好干部,结合自身学习、思想和工作进行交流发言。
, x6 [3 G) w. u9 N: v8 v5 t
0 o# a. k' w, m) k: t6 o5 p7 f一、我对焦裕禄精神内涵的认识
2 h9 Y. n2 ?: c! ?4 |
0 i1 Y4 c, ~' W* Q- m; r/ x: E5 Q
1、始终坚持率先垂范,正己才能正人
; i; e8 O9 Z. u9 |! n
, L2 h4 A& D3 Q3 D3 L论语中有句话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焦裕禄在工作、生活中,从来不搞特殊化,缩减口粮,自己先执行;挖渠排水,自己冲锋在前。他从来都是带头做,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正是这种带头垂范的作风,让他在干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赢得大家的信任和支持。企业管理也一样,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做好工作,必须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只有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通过表率在干部职工中树立起威望,这样才能上下同心,事半功倍。如果领导一旦放松自己,违反了规章制度,不仅会威信扫地,制度也会形同虚设。因此,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对大家的要求、订立的制度,必须集思广益、深思熟虑的,说了就要算数,说了就要做到,决不能今天说,明天忘。要一以贯之,带头做到,从严要求。
- Z& g0 J# O% u" g$ J
9 h( Q7 c5 ~5 \: f, Q* e2、始终坚持一心为公,无私才能无畏
0 A/ i: o3 ?4 \) R: `
! O4 [2 j% I# {. d7 P焦裕禄精神还体现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他事事出于公心,坚持公道,即使当组织来调查他,他也义不容辞,主动承担责任。焦裕禄这种不计个人得失,敢作敢为,完全与常人本能反应相悖的做法,我认为他的思想根源是一心为公,他的力量来源是一心为民。只有当一个人把干工作的出发点放在推动发展上、放到服务百姓上,而不是时时想着个人得失,处处考虑升官发财,那么他才能具备强大的精神力量,才能做到义无反顾,公正无私,无所畏惧。
# O% X* F9 \) \" o7 |$ V% I
4 p; \5 m+ n( H4 i9 \3、始终坚持深入群众,调查才有发言权
' |. }$ E. b0 g3 _+ T
' M0 t' D# n' M; r% ^* n2 w" Y焦裕禄在lk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靠着一双铁脚板,几乎走遍了lk的每一寸土地,他深夜到火车站了解百姓疾苦,他到百姓家了解百姓生活,他向群众咨询防沙治水办法,正是这种深入群众、实地调研、广求良策的做法,使他很快掌握了百姓的生活状态、号准了各种难题的的症结所在,找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领导干部随时要面临决策,闭门造车、生搬硬套的决策只会是空想,不能体现群众诉求,不能切合工作实际,不能适应变化,在实施环节也会面临诸多困难。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群众工作理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求真务实。
6 B) X: i( s8 C, B- B: m7 l' Q
* l4 y1 }# p. R( I p
二、自我对照与剖析
# R M' z! M0 Z n, Z1 n) h1 f; W. _
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按照活动要求,认认真真“照镜子”,实实在在“正衣冠”, 与焦裕禄的一言一行对比,对照“四风”的22种表现,结合自身实际,我认真反思了个人在理想信念、工作作风、精神状态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自我,以期达到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目的。
/ O* w$ J6 m& X! U6 m# R! E8 o6 K. G2 w' k S
1、形式主义方面
2 s; W4 R W; a' e! Q6 t7 \0 `/ T/ o6 N
一是学习的自觉性不高。存在以干代学的现象,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学习是“软指标”,可以往后推一推,从而导致学习的自觉性不高,而且往往抱着实用主义态度,现学现用,系统性不强,学习效果不佳。在学习内容上,功利主义作祟,重实用、轻理论,重业务、轻思想,导致政治理论水平不扎实。
! f p7 I7 {, @) Y& `
- y1 D2 _) y h. U二是学用结合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在理论体系把握上和“融汇贯通”地运用理论学习成果去指导实际工作上不适应,忽视了理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导致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脱节,不能有效地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 u4 ^: A% Z' A/ i5 ^1 @8 b
/ ]: `* O% L- t三是宗旨观念淡薄,注重推动面上工作,存在着高高在上,对下监管不到位现象。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工作部署多,督促检查少,致使不少工作有布置无动作,有要求无效果。
: s# p1 o" n& K: f8 @, l- p- M, E( }4 p# S
2、官僚主义方面
) g5 @* x. G# R/ V( p
6 K O$ Z- S# k- \' n一、基层调研少,方法需要改进。之前深入基层,真正与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少,听汇报的多,直接倾听群众意见的少;看成绩和优点多,了解实际存在困难和差距少;了解面上情况多,发现深层次问题少;对重点工作研究多,对群众身边的一些小问题关心少、关心不够。
7 s# a V/ B& o1 f7 P
2 ?! B* |- B' W0 E# D/ ~/ j二是欠缺创新意识,创新的思路还不够宽阔,还没有完全脱离过去的老路子,没有走出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的误区。尤其对新形势下的专卖管理工作,深入基层、深入市场、深入打假一线的机会少,对我老秘网市卷烟市场和违法卷烟新形势、新情况了解不够,导致新思路、新想法不多。在推进工作中,存在“依赖”思想,总是看看上边怎么要求的,其他地方是怎么做的,使思想和工作受到了很大的束缚。
E- l% ] ^9 U S P
5 I" }8 S5 b4 Z) g+ O: { m
三、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亟需提升。在信访工作方面,济源存在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情况各异,异常复杂。在处理这些棘手问题过程中,我感到非常吃力,疲于应付,亟需下大力气去学习,去思考,去历练,不断提高个人素质、提升群众工作经验,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 V. w; Y F% D$ X( K5 j' b! _/ b ]
! C1 d3 u2 W2 E' ^. F四、存在“老好人”思想。在纪检监察工作方面,存在有“老好人”思想和做法,老觉得都是自己的同事,抬头不见低头见,批评了,处理了,面子上过不去,导致日常工作中,提醒的多,批评的少;教育的多,处理的少,使得纪律执行存在打折扣现象。
: V I; U2 E, f# y3 L. c1 h
: n" {6 U6 W2 h+ q1 `0 j3、享乐主义方面
U* N5 m6 s3 r4 X
: V. e) `' v% t0 a5 S) i( a" b
不能时时处处对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八小时以内要求严格,八小时以外要求就相对放松,在单位上要求高,在社会上要求就比较低,言行举止还没有做到一以贯之。工作中滋生了不愿多吃苦、多受累的思想情绪,出现了工作热情和干劲降温的情况。有时在追求物质享受等不良风气滋长的大环境影响下,产生了从众心理和攀比心理,随波逐流、思想滑坡,出现讲享受、讲待遇和讲面子、讲排场的现象。
4 {6 e0 B! A2 H2 v
4 n/ k% q+ j. _2 T }4、奢靡之风方面
4 `0 s( _, Y2 G- W; z% a o2 F( G# c1 n, @& G
主要表现在,由于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时对共产党人精神追求领悟不够、坚守不力,放弃了高尚的精神追求,接受了低俗的物质享受,办公过程中避免和杜绝铺张浪费意识不强。
& \: @" i6 Z: w; c) D/ J$ r
3 s% t3 `( w6 Q: O4 ^. X
三、问题产生的根源:
' W. v9 E) M" d; a
2 q# p* W9 S" | Q( Q一是缺失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和坚持。由于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理论学习。时常把工作当成硬任务,学习变成软任务,缺乏对新理论的学习和深钻细研,觉得只要了解一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政策就行。
0 ^& Z7 q+ v# i( g; s
) |! w) Y% r+ U; w0 t1 f
二是缺失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和党性的锻炼。平时多以事务工作代替政治和党性锻炼,致使工作有时不够深入,满足于面上不出问题,创新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9 @ q) C2 `3 {! m
A7 X: L& x0 f. c. p8 X3 n
三是缺失群众工作经验,宗旨观念有所淡化。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在工作实践中群众观念和群众意识淡薄,指导工作主观意志成份多,缺乏服务群众的真功夫。
5 A( j! U- A# ~9 w% `8 e8 V
+ F& F2 H; h, N+ n2 E
( F- z; G J$ b- x
6 @8 ]0 B( K% V$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