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炼公文的主旨 ——一次调查报告(提纲)写作训练述评
" v' F2 ]* q6 p4 E3 S! ~
5 h Q& L/ n u1 u/ u* ]3 o5 C 公文的主旨,是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贯彻领导意志的关键所在。公文主旨要求准确、鲜明、单一、集中。公文主旨不鲜明、内容不集中、表述不准确,势必给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但要提炼出准确鲜明的公文主旨并非易事,结合本次调查报告(提纲)的写作训练,谈谈提炼公文主旨的提炼问题。
8 q" G, E0 a# B, k/ a6 A: F" ~- `
/ C) H! o# m; `/ a7 V0 \( m 一、公文标题概括要准确 公文的标题是公文主旨最直接的表达、最简洁的概括,是公文的“文眼”之所在。因此,公文的标题,应该做到准确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反映公文的本质内涵。提炼一个精确的公文标题,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抓住本质;二要统览全文;三要概括精要。
7 A4 N8 E2 | ?. u e 根据给定材料,调查报告的标题可以拟出以下三个: 1.关于刘海涛事件的调查报告 % D: \: O5 I( H1 W/ _8 }0 E+ g3 j5 S
2.关于刘海涛事件的调研报告 3.刘海涛事件说明了什么? " A7 R3 i1 Y/ E# C& h r
这三个标题中,第一个标题突出的是对事件本身的调查,即弄清事件真相,但对事件的意义是什么,没有概括,不符合题意;第二个标题的内容是指对事件的调查与研究,基本符合题意,但过于宽泛,显得重点不突出;第三个标题表明的是对事件所具有的意义的揭示,重点突出,应当是最符合题意的。
2 z' i( s1 z( l+ T 二、公文内容表述要集中
! Q6 o6 m+ C/ c& j/ W 公文主旨要求集中、单一。即一篇文稿所表现的思想、观点、意图、结论,都应该只有一个,这就要求公文作者在表述公文内容时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叙事要简、议论要精、说理要明。要“文约事丰”、就事说理,不要节外生枝、旁征博引,这是保证主旨集中的基本条件。二是要“一文一事”。从唐代 开始,公文就有“一文一事”的规定。。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也明确规定了这一要求。一般说,除综合性大报告外,都应坚持“一文一事”。请示类文种更应如此。坚持“一文一事”,有利于主旨表达的集中。三是“片言居要”。即把总的要点放在开头部分,每段的要点放在段首。形成主旨句、观点句。寥寥数语,概括精要,使公文的主旨鲜明、集中地体现出来,便于阅文者把握公文的主旨。 * |* s2 F8 {5 e6 Q9 v
以“刘海涛事件说明了什么?”为题,根据给定材料,调查报告的内容可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 * R& X& e1 X( z( D T- S) A" @1 g
1.前言(调查的起因与目的) 2.刘海涛事件概况 3.刘海涛事件反映的主要问题
0 w" B* A( O5 b( X$ U8 E( j- Z, c 4.解决上述主要问题的对策
7 o; s6 O# q* ^! p# v, r: O8 g# } 这样概括,思路清楚,意旨明确,主旨专一,围绕揭示事件的意义进行,也就是围绕是什么(事件)、为什么(原因)、怎么办(对策)来写作。
1 a* z* f/ i0 ~" E 三、行文观点要突出思想性0 u" ~$ n( p- F
公文,不仅要传达党的政策和领导意图,告诉人们怎么做,而且还要说明道理,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其深刻的思想内蕴统一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可以说,思想性是公文的精髓。没有思想性,公文就必然缺乏生命力。如何提炼思想性,一是要从数据中出观点;二是要从事例中出观点;三是要从现象中出观点。
2 ?% ~ P: [, X) \7 x | 根据给定材料,调研报告行文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前言:写明调研的起因与目的。 1 I& {9 l; l6 N
一、刘海涛事件概况:写明事件的基本情况。 ' F9 i7 b& |) L* e0 S3 S
二、刘海涛事件反映的主要问题研究所示材料1、2、3、4段,通过介绍高二学生刘海涛离校遭不幸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反映出了三个主要问题: . l9 k3 c/ m3 @/ {" m8 F
一是老师教育方式有偏差,采取了较为粗暴的行为方式,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
6 F0 |7 \! G( s, s& l 二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外界的压力,不知如何寻求解脱;
9 m% o7 ?. C0 |4 ^ ^2 ? 三是家长与学生缺乏及时的勾通和交流,家长没有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 C+ ^3 x! u' ^! G 而5、6、7三段材料,是将上述三个问题进一步深化,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通过刘海涛的悲剧及就此悲剧引发的讨论,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代教育中存在这样两个主要问题:
5 m: s# }2 R0 `3 i/ D# y+ K. i (1)教育评价制度不合理,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 t8 {1 s1 N K I* @$ r (2)中小学生与教师及家长之间存在着两代人的矛盾冲突。! V3 k s* _7 \
三、解决上述主要问题的对策
4 S1 \5 P. P" V8 K/ H; S* V 针对上述两个主要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7 i$ i7 h) B* C- Z 1.我们应进行教育改革,根据新时代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是对学校的管理、教师的素质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合格人才等问题,要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标准,依法治学;同时老师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掌握学生的心理,要认识到教育不只是专业技能的培训,更应是关于人生价值、道德伦理、生命意义等内容的教育。 : o, [, L# h" E# d& W
3 ^; l+ Y! e# g
2.两代人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尊严和民主平等的思想意识与长幼尊卑的传统观念的碰撞上,故教育的观念要更新,应视教育为一种服务,确定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新的教育思想,同时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应遵循以下几点:
5 |& q% v8 r/ q0 @ (1)坚持以柔克刚,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 (2)强化开拓创新,长幼双赢的教育意识;
3 e$ q9 e6 y$ N! u4 M (3)营造民主平等,健康活泼的教育气氛。
- S' P w' f$ _0 p Y 总之,撰拟公文,要遵循公文主旨的要求:正确、鲜明、单一、集中。具体说来,要做到“五要”: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准确概括问题的实质;二要善于挖掘公务活动中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三要思维缜密、思路清晰,体现出严密的逻辑联系;四要有主有次、详略得当,体现事物的完整性;五要观点鲜明、开宗明义、片言居要。此外,撰文者的思维要有深度、广度,在思维流向上要与授意者(领导者)的思维流向相一致。这也是深刻挖掘公文内涵,完整准确地表达公文主旨的诀窍之一。 7 ?* B" `: r( c, T6 H/ d
附:参考文稿刘海涛事件说明了什么?
- b. r& L8 U4 {- k0 B+ j3 U8 C% I" V1 H7 w* |; x# L
(调查报告提纲) 前言 一、刘海涛事件概况 二、刘海涛事件反映的主要问题
/ }( `* ~0 @& D# L- _' F- u 所示材料1、2、3、4段,通过介绍高二学生刘海涛离校遭不幸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反映出了三个主要问题:
3 Q3 e; `8 L9 ^' k3 y* }# ? 一是老师教育方式有偏差,采取了较为粗暴的行为方式,缺乏耐心细致的工作; 8 ?% s. f/ W5 j" {
二是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外界的压力,不知如何寻求解脱;
/ Y' w0 |! }1 I) k, [2 l* `; n 三是家长与学生缺乏及时的勾通和交流,家长没有细心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
9 [/ ?1 u. |; Y$ _3 ? 而5、6、7三段材料,是将上述三个问题进一步深化,引起人们更深入的思考。
y2 b* K1 c2 A' q 通过刘海涛的悲剧及就此悲剧引发的讨论,我们可以发现当代教育中存在这样两个主要问题:
6 a+ S& e; N0 j- W* w% s- s: }" v5 q2 ^
- m2 I4 d* q0 K+ l1 D
* ^& L3 Z2 q$ d2 C+ x# f
9 \! E7 N1 b) y I6 f
% Z8 c8 z3 F( w7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