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宝一词来源于佛教语,指是构成佛教的佛、法、僧三宝之一,指佛说的法,又指和尚用的衣钵、锡杖等,后来泛指产生非凡的效果或奇迹般效果的某种东西,如道教神话中说的能制伏或杀伤妖魔的宝物。& j9 q+ }3 w7 a# V2 w! V% l \+ |' L
, J+ F! d% p/ c2 {: ^& b8 f 佛家有佛家的法宝,道家有道家的法宝, “笔杆子”也有自己的法宝。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们总结我们自己的三大法宝是:辣椒、浆糊和剪刀。
9 p J7 c, N( _/ t
* o5 L- z: c+ I3 H% @9 y& Y1 W3 I M 说起这三大法宝,对现在年轻人来说,简直是云里雾里。这是什么法宝?这有什么神奇的?* I- _# Q1 i, C x `
/ ^! }3 M- _" f$ ^2 m& x 其实,在那个年代,它们确实是“笔杆子”的法宝。
" ^3 W% Y* C* |+ _1 _3 P, P! p
1 W+ a1 n9 [: B; @; S6 l) ` 三大法宝实际上只有两种功能:! j1 C( i. | O4 A+ A7 B
7 v7 h6 A. O1 g' J' a6 y% w
一是辣椒的提神解困功能。搞文字工作的,由于任务要求急,经常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干,睏了怎么办,只好吃口辣椒提提神。
4 U8 P7 c9 Z# Z7 r: ~; t3 [$ H( a# T) B' p( ^6 _( b. E" y6 V9 x' F
二是浆糊和剪刀的剪切和粘贴功能。那个年代,办公自动化程度很低,一个机关有一部手敲铅字打字机就不错了,“笔杆子”们主要靠手写起草材料,抄材料。有时一页纸错一个字,也要重抄。特殊情况下整段不想抄了,就把不需要抄的底稿剪下来,用浆糊粘贴到新稿上去。剪贴出的材料有时像正方形,有时象长方形,有时像刀把形,有时像凸字形,有时像凹字形,五花八门。我们又称之为“贴补丁”。这可减少了“笔杆子”们的不少誊抄之苦。现在看到微机的编辑功能,真的让我们咂舌。
$ q' \7 d( L* n! ~8 |% @$ I1 a4 f: { @4 ^
“笔杆子”的三大法宝过时了,但它给“笔杆子”们留下了一种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