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领导同志工作,算是生活在机关大院吧,每天有汽车进进出出,有的岗位有武警值勤,没有武警的地方也有比较严格的保安,从外部看,总带有一些神秘色彩。; B( V p; f+ @8 u( E% f2 Y
( k1 N/ N- V) l, x: ~ x
老百姓从门前经过,少不了对里面多看几眼,不知庙堂究竟有多高,“衙门”究竟有多深。! n( V3 i) y9 G
$ c" f l8 z0 z4 t I8 J 一些有心人士也许这样想过:有朝一日,我也在这里面工作,那该有多好啊!接下来,要想的问题是:我怎么能进大机关呢?要是能进去,我得花多少成本呢?也许会有人再延伸问一下:老百姓进机关办事,得进贡多少钱呢?5 ^ _( M/ S- D
& b& V) l( a# X8 |) u 局外人隔着一层窗户纸,总是觉得模模糊糊的。- h- f' u" J% t0 e1 o+ q2 `
( ]$ v2 D# M5 r x# Q 我在进机关之前,也有这种神秘感。记得一位熟人指着机关大门对我说:“这个地方,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最高机关,这可是真龙脉啊!”这就是百分之百特纯真的群众看法,带着神秘和崇尚的色彩,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距离感。/ s. W$ o. Z5 L3 L
4 q3 M5 J8 _9 G& L j+ X; u
我本人进机关工作是组织决定的。当时我和妻子分居两地工作,生活困难比较大。我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主动派人与机关联系,带着我的档案去商量调动。机关党组看了我的材料,听了我们单位的介绍,然后开会研究了一下,就同意接收了。前后也就两三天时间。接收时只说了一句话:这个同志我们接收了,但是要改行做政治工作。% Y4 Q% H! A7 R1 g9 r
! n9 m: K8 z$ k' i" w5 G+ y( E 那个时候,组织决定就是一切,改行就改行吧,做政治工作也光荣啊!就这样,我进了机关大院,没找过人、没送过礼,没花一分钱。报到之后,我都不知道该去感谢谁。一位处长分管我的工作,他看看我,说了一句我至今还记得的话:“好好干吧!可惜你不是学文科的,要是学文的,我就过来了!”处长是个难得的好人,他说的是家乡话,“我就过来了”的意思,就是“我就好过了”的另一种说法,表达了一种期望之情。于是我就开始学“文”,读理论书,练习写文章,慢慢适应工作需要。
5 e9 T! v$ \& s% W( z; p5 d+ d0 d* C% t5 R4 ^
这些年,我看见机关年年进人,新面孔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了机关的主体,高学历也比较普遍。据我这个老秘观察,机关人员主要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大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由人事部门统一招聘进来的;二是部队干部转业,由军转部门介绍过来的;三是机关人事部门直接选调进来的技术干部或高学历人才;四是照顾干部家庭困难调入的。前两种居多,后两种较少。/ E! j, f- |7 W) i4 q0 C9 E$ H
1 Z2 ~, ? N9 } b3 k; G+ b
有感兴趣的同志可能要问:你当年进机关没花过一分钱,那么现在时代不同了,是不是也可以不花一分钱呢?我想更多的同志会以为,没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出手,是不会摸到什么“真龙脉”的吧?
1 A8 B" P* c/ L1 |+ Q; N
( a2 L. Y- t6 O6 ?' t 我还真不敢武断地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不了解全部情况,没有权利说这个话。但是我可以肯定地说,从我身边的领导人和我所接触到的工作人员来看,还真的不存在大家怀疑的问题。
, L# }8 J" q$ R6 I4 M9 f) i2 b% `7 d# v3 B& u" M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进人的制度和机制起了决定的作用。9 ?; P. ^/ Q, a- n. ^; Q4 i. T, M
) C5 E5 D# k$ {" Z! {; C
比方说新增公务员,每年一次,那是必须参加全国或全省统一招聘考试的。考试由省人事部门直接组织,有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按照法定程序来进行。考题是专门从题库中抽取的,考分是由每个人自己的水平决定的。确定好预选人员后,从高分到低分,推荐给领导机关。在这之前,领导机关是接触不到具体人员的。接到推荐名单以后,机关党组按照推荐材料集体研究,原则也是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违反这个原则的。如果不按程序办理,那得公开说明理由。现在的政务活动大都公开化、规范化、程序化了,想瞒天过海是不可能的。那种由少数人研究,圈圈点点就决定重要人事问题的状况,早已成为历史了。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考试决定去留,而在考试面前是人人平等的。
" E* c6 q5 k8 \( ~# y# i% G; \; }2 ~9 P- ^
再比如说军转干部安排,那是要执行指令性计划的。这一点,所有的领导同志都清楚,从拥军优属的大政策出发,必须把军转干部安排好,这是重要的政治任务。军转部门介绍到哪个单位,哪个单位都应该接收,领导机关也不例外。现在的状况是,每年要求进领导机关的军转干部比较多,往往超过了计划规定数。这就必然产生了一个选择的问题,选你还是选我?有没有什么不正常现象?严格讲是没有的,因为很多领导机关也是采用考试的办法决定人选。只要超过了计划规定数,所有军转干部,包括军转部门介绍的和本人自主选择的,都纳入考试范围。考试由专门人员按照规定的制度和程序办理,其他人不得介入。确定成绩以后,由机关党组集体研究决定,原则上也是从高分到低分,人人平等,到取足名额为止。这样做,可能有人感到遗憾,但不会有人说反对。, n9 D; |! W4 a( z- Z; ?+ d
# N/ o# t. U4 @
至于选调少数高学历、高技术方面的人才,那是由大学推荐,然后由机关党组集体研究决定的。照顾夫妻分居调入机关的人员,那更是明摆着的事情,有没有问题大家一看就清楚,要想做什么手脚是瞒不了人的。
3 I w$ u& ^6 v1 k5 N8 @) L( _8 h- q2 P& r4 q
如此这般一来,进领导机关要费什么特别的劲呢?或者说费劲有什么特别的用处呢?一切都在源头上控制了,大家照章办事就行了。
* V8 ]3 a/ j8 q% I) v0 X! z9 K2 R) ?3 A# T, X5 o, i8 y* S
可是,有不少同志不了解这些情况,总觉得在商品交换的原则下,办什么事情都困难,特别是想进领导机关,不花钱、不打点行吗?不托人说情、不找领导发话能解决问题?办事就得花成本,不投入就能有产出?8 S6 f1 k/ A# Y$ }
+ q' c$ E- v; Y 于是我们发现,有人由于误解,采取了错误做法,结果碰了钉子。
# ` S4 G/ X O+ z% {
/ h2 }" _+ D" F3 r1 { ——有个同志想进领导机关,拎着一包贵重礼品去领导家拜访。领导同志以礼相待,告诉这位同志说,只要名额不突破,机关接收没有问题,而且一定会安排好,这是政策规定的。但是你不要送礼,请你把这些东西拿回去。9 v1 f! J& A# Q9 r
0 m+ V2 ^4 s' ]0 j, o1 X* Q 这个干部以为领导同志说的是客气话,一再说“小意思小意思,不成敬意不成敬意”。
8 s& ~6 {/ B; b+ G8 W" n5 S6 d0 J
领导同志诚恳地说:“你不送礼,我可以响当当地给你说话。如果收了礼物我就嘴软了,反而不好说话了。”3 ^, E/ S& Y1 ?& g! L# i
/ f! G- Y0 y8 O% ?% G
那位干部可能觉得不送礼是办不成事的,不花钱心里不踏实,结果瞅空子撒腿就跑。心想跑了跑了,领导同志不就眼不见为净了吗?4 a3 E7 \' x) ]
' b* @- d) e) {7 l/ R% m U 结果惹得领导同志生了气,站在窗口对着那人大吼一声:“你给我站住!把东西拿走!”
/ [) T4 v& o2 g- [" j) Q7 E7 X2 t; d7 @3 p1 q% L9 Z4 q4 t( R3 x$ F
那人只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把礼物拎走了。5 j) T h, Q" r1 z8 R
2 R9 L/ H2 p' K- `# \' ~+ {# T6 V7 h 后来我们这些秘书劝这位领导同志:“何必吼那么一声呢?弄得人家不好意思!”* z- A# H6 z: V! l
6 n* M9 | p5 M; u% E, [/ ~- s
领导同志无奈地说:“不吼一声他能站住吗?他跑了,让你去退还礼物,你知道他住在哪里?这不是找麻烦嘛!”
+ v2 N; k# `# b& K- I, b7 U
: S* B7 p/ J% T9 v# V6 ^ ——另一次,有个人也是提着礼物去找领导同志谈事,谈完以后领导同志让那人把礼物带走,那人不愿意,拉扯了一阵子相持不下。领导同志忽然指着门楣说:“你看,我门头上安装了摄像头,我们在这里拉拉扯扯,有人在监控室看得清清楚楚。你拎着东西进来,出门时两手空空,那边都录成像了,这样对你、对我有什么好?你要是不带走,我明天只好交办公室了。”- M4 j: i! H6 e8 ~# ]9 q4 D6 Y
/ }/ V# H* H7 C# b- Z7 I; T 这么一说,那个人只好原物带回了。
6 z9 y8 d2 v3 } ^% S; S3 A
3 H; Q/ m0 w/ P& q! p 后来秘书们奇怪地问领导同志:“你门头上什么时候装摄像头了?”
2 ^3 ^( I. ]0 A% ]* C( Z
1 O. w1 Y( i- l& R! r9 v 领导同志一笑:“那不就是一说嘛!不吓唬吓唬他,他能把礼物带走?”: ?7 ^/ A6 n8 s3 U" B1 M
, r" X' H* b+ L; n) H2 Z
——有位军转干部想进领导机关,找领导同志当面汇报了情况。领导同志热情欢迎,并向他介绍了进机关的基本做法,嘱咐他回去看看书,准备参加考试,最后要由考试来决定。后来他也参加考试了,结果成绩不如别人,不得已落选了。- ~# v6 H! g" q; s
' J. U# ^ q1 L& Y
后来这位同志有点遗憾,和机关里的同志谈心说:“我以为考试是做做样子的,没想到真干哪!” i& c! @& D& o( M8 w! ]
- W# q! ~- a! |& ~) j2 z" ^ 机关里的同志说:“当然是真考啊,要求来的人比较多,指标又不够,不考不好决定呀!”
4 L. u1 F0 Y1 b) G9 \8 _: u
! g' l$ Z; p% k3 y. O" q1 d 那位同志又说:“我以为找领导同志谈过了,就是考也会把题目告诉我的,或者打分的时候也会照顾的,哪知道真刀真枪啊,吃亏了!”) j! o( X" ^1 {. N _9 U( `$ I
# E/ O" W3 Q& n
另外有位军转干部头一年没考上,第二年下决心又来考,结果成绩优秀被录用了,这在机关传为美谈,大家对这位军转干部也格外敬重。
( E2 w$ O- k5 S; n8 Q
5 L; H" X$ p! l9 z ——有位大学毕业生参加公务员招考,成绩合格,被推荐到领导机关。机关党组研究时,发现这个大学生身体有点毛病,决定不予录用,换了个分数低于他的人。( G6 j3 k s! T5 `/ R3 ^$ j
$ x7 |% T+ L7 } ~) [ 这个大学生不服,写了封人民来信直接寄给领导同志,说他体检有结论,医生在体检表中注明不影响工作,机关淘汰他不公平,并且呈报了医院证明的复印件。
5 O! X4 W, F% q/ I
; x- g9 S1 ?+ P& a, W6 l 领导同志很重视,亲自查问此事,发现研究过程并无猫腻,只是有些同志认为身体健康的考生多的是,不想要一个身体不那么健康的人。领导同志让机关党组派专人陪同这位考生,去另外两家医院再做检查,结果意见完全一致:不影响工作。
( ]: R" |" i) g6 J' I- g( w# p2 O, f0 ]7 o0 `
领导同志告诉大家:我们应该将心比心,一个大学生考上公务员不容易,是一辈子的大事,我们处理不能太草率。既然不影响工作,就应该严格按考试结果依次录用,否则群众就会认为我们是在弄虚作假。
: ^0 Z7 L& o- U) }
8 g1 p3 p3 _* y. B; D6 \/ S# ]; C 最后,经过重新讨论,并经省公务员招考领导小组同意,补录了这位大学生。大学生上班之后,到领导同志办公室表示感谢,领导同志说:感谢就不用了,你只要好好工作,证明你是胜任的,就比什么都好!/ v- R5 u4 V1 G% f% r$ A J, S
0 P7 I) ?0 d1 c$ R& v 还用再说吗?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了。从我们秘书人员的观察来看,除了碰到少数腐败分子之外,人们到领导机关办事,成本是很低很低的。
- _: a. `% C3 k6 Y" p; _; f)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