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工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调研报告又是调研工作成果的重要载体。这就意味着,调研报告的写作并不只是文字和结构这么单纯。如果一篇调研报告被高度评价,说它好,更多的时候并不是指它的文字,而是指它对领导决策和中心工作的服务到位,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所以,说到机关写作,特别是调研报告的写作,一定是大写作的概念,不能仅从文字、结构这类方法论的层面来解读。这里就近年来机关调研报告写作中很纠结、总强调,但又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谈两点体会。! [- F' A A0 R
$ A9 j6 M; c$ |! ?! }) ^NO1:机关调研如何紧扣“两个服务三句话”? " {: k6 s# M" c/ Y8 T3 y8 F9 i) @2 o4 T# I
所谓“两个服务”,是各级机关为调研工作确定的一个基本任务:为领导决策服务,为中心工作服务。这个基本任务,在调研课题的选择策划上尤其需要强调和落实,否则就可能脱离领导决策和机关中心工作的实现需要,形成调研课题与中心工作两张皮,使得调研报告一开始就注定了被束之高阁的宿命。应当说,“两个服务”对有一定机关写作阅历的人来说,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并不是问题;不过,在方法论和机制保障的层面上,虽然各级机关在多年的调研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已经对这些经验进行过鞭辟入里的分析总结和充分有效的营养吮吸。同时,还要看我们的分析总结,是从症结开始追问思考,还是从成绩开始评功摆好。不同的思路决定不同的思维方式,自然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那么,“两个服务”作为调研工作的基本任务,怎么落实和分解呢?就是“为科学决策提供证据、为领导讲话提供观点、为制定文件提供政策建议”。如果说“两个服务”更则重于明确指导思想,那么,“三句话”则更则重于方法论和成果转化。如果用“两个服务三句话”来审视我们的调研工作,包括选题的策划、调查的方法、研究的角度、结构的确定、文字的表述和成果的转化,就不难发现,它们其实就是机关调研报告的核心要素和价值所在。这里,仅就我自己在调研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与读者做两点交流,算是抛砖引玉。 ) ?1 T( R4 O- i9 p ( ]& j: `0 h7 |, F3 [* ~$ S第一,不同程度脱离“两个服务三句话”的一般性调查研究太多;粗糙的、平庸的调研报告太多,客观上很难达到“两个服务三句话”对调研工作的高标准和高要求。调研工作也是机关工作的缩影,表现在调研工作上的粗糙平庸和低水平重复,实际上也是机关作风和学风深层次症结的反映。所以,各极领导,在谈到调研工作时,都非常强调,要抓住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来开展,要认真研究形势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难题、新挑战,积极探索新方法,总结新经验、提出新对策。而要把“两个服务三句话”真正活化为调研工作的现实状态,最基本的,就是要求我们对调研主题的思维要敏锐、要批判性思维;就是要求我们的作风要踏实,调研不搞走马观花,反对一知半解;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不仅重视而且以身作则,管好调研工作,不给粗糙、平庸、八股式的调研作风在和调研报告在本单位生存的土壤。我想特别强调的是,一份调研报告的成果是否具备“两个服务三句话”效能,选题这一关特别重要。选什么样的主题,如果我们在本职工作中,对具体满足于一知半解,对宏观不思登高瞻望,对工作得过且过,对创新无所追求,就不可能策划出具备“两个服务三句话”的好选题。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机关调研选题的策划能力就是调研者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体现。它不是象电视剧策划或文学创作策划那样,需要充分的甚至可以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编造出有观众有市场的选题,而是需要脚踏实地,需要集体智慧,需要工作态度、经验积累和思想观念的相互结合,形成紧扣“两个服务”,充分落实“三句话”,最终给力于工作本身的选题和成果。这也是机关调研往往以调研组或课题组集体的方式进行的原因之一。 / m! q1 s. ]9 e0 ]7 S" ~, { 8 e& M; r- F+ q( ]$ c) T! N$ F第二,就算形成了“两个服务三句话”水平和价值都比较高的调研成果,但是成果形成的周期普遍较长,而且在保证成果向“三句话”转化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机制保证。我们知道,机关大多数调研课题基本上是年初确定、年底甚至下年度才出成果,也许质量很高,但是对解决实践难题可能已经失去时效、对服务工作大局可能已经滞后。在这种情况下,所谓调研成果的超前性更是无从谈起。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调研成果形成的时候,实践意义还在,但是被束之高阁了。究其原因,机制运行问题是其一,领导漠视是其二,还有其三,就是我们的许多调研报告篇幅太长,毛病太多,领导很难完整顺畅地阅读和提取有用信息。这个情况与我们的调研工作科学化水平不高有关。这里只说第三点。怎么来判断一个单位调研工作的水平的高低?我认为,所谓调研工作水平,最根本的是科学化水平,而不是一篇一篇摆出来,说你写了多少多少调研报告。工作量的多少和工作的水平的高低不一定是正比关系。一个单位,如果不重视或者难以安排调研任务,那么你就不难发现,这个单位基本上就是见子打子、疲于应付的工作状态;如果重视了调研工作但是调研水平不高、调研报告水份太多、调研成果有限,我们只要深究一下,就会发现,这个单位从领导到员工,在素质和结构上都有明显缺陷,对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本质特征都缺乏最基本的认识。所以,一个单位在调研工作上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或者说取得的成绩,都和这个单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息息相关。判断一个单位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如何,调研课题的选择、调研工作的机制和调研成果的取得,都可以透露出这个单位的工作作风、领导把握大局的能力、学习的风气和对本职工作是否有专研精神等方面的诸多信息,如果这些信息不容乐观,那么,调研报告的写作哪怕只是在文字表达的层面上,也不容乐观,而这种不乐观,一般情况下,和具体执笔的同志写作能力的高低并没有太强的必然联系。0 E- ]# O$ i" P/ Z
# V0 }. K/ c% x" ^) {9 Z
NO2:需要具备哪些要素才称得上是一篇优质调研报告?1 C7 S; T- J5 N8 R
+ \- u | n) f) e" X
实际上,优质调研报告的要素中,也包括达到“两个服务三句话”和调研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基本要求。只是这两个要素带有调研工作全局性的特质,也是“一篇优质调研报告”的前提和基础。由于前边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这里只从调研报告本体写作的角度,提三点。 g6 Y1 I: t$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