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N" o& Z8 Q+ {. r3 N7 w 二、准备素材要“细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充分的准备,足够的素材,是写好材料的基础。有的同志材料写不好,根本原因就是不重视素材准备、不掌握第一手材料,领受任务后,不认真思考、不认真准备,随手写来,脚踏西瓜皮,写到哪里算哪里,遇到了困难,写不下去了,再去找素材,这样就是欲速则不达。因此,认真积累素材,充分占有素材,是写好材料的保证。毛泽东同志为了写《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吃红薯、睡民房,与农民交朋友,体察民情,最后写出了不朽文章。我的体会是,准备的写作素材越多越好,尽量多掌握一些素材,自己亲历的最好,“道听途说”的也行,f老秘网上得来的也可以。总之,只要能表现材料主题的素材,嫌少不怕多,就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当然,准备素材的工作繁琐而辛苦,有时准备了好多东西,到头来能用到的却很少,产生厌烦情绪也是正常现象。但要真正写出好材料,就要做到深入细致,越细越好,真正把准备素材的过程当作丰富知识、干好工作、锻炼提高的过程。这样,写起材料来,就不会感到苦和累,反而会有一种快乐感、自豪感和成就感。1 A7 k! F& I0 T B! O
4 i3 b1 w K# g/ D+ d A 三、搭配班子有“核心”。大机关写大材料,一般都会成立材料小组,也就是写作班子。既然是班子,就有一个核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最容易被忽视,一般的做法就是把几个能写材料的人集中起来,一起完成任务。其实,写作班子的组建,也像配备领导班子一样,有一个科学搭配的问题,必须只有一个核心,也就是一个班长。这个班长,就是写材料的权威,在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都是最优最强的,有较好的民主作风,善于集思广益,具有较强的材料功夫和较强的组织统筹能力;其他人员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都有写作兴趣和爱好,都能跟上思路,既有思维敏捷的,又有文字功底扎实的,还有任劳任怨的。不然,如果出现多个核心、多种思路,不但达不成共识,还会出现准备素材这类的小事没有人去做的问题。那样,不但出不了精品,还会影响质量。我刚转业到地方时,单位写年终报告,把组织处长、宣传处长、办公室主任等写作高手都集中在一块,写了半个月,也吵了半个月,连个像样的初稿都没有拿出来。最后没有办法,重新组织写作班子,只留下组织处长牵头当班长,另外,再选了几个科长参加,一个星期就把稿子拿出来了,领导看了,非常满意。' D( M8 ]# G& n
; |! B' h- W) x: R; I8 V7 G' t& H2 V, i 四、立意谋篇要“精心”。古人说,“文无定法”,并不是说写材料不要章法,而是有许多章法。材料的种类不同,其写作方法也不一样,谋篇布局也有区别。以我的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一定要精益求精,反复研究权衡,主要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主题。虽然在领受任务时,摸了摸领导的思路,心里有了点底,但往往领导考虑的主题,不一定都很成熟,存在偏差也是正常的。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要相信领导,但不能迷信领导,也不能迷信权威,必须在谋篇布局时统一考虑材料的主题,结合上级的精神、领导的意图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后才能确定主题。二是结构。现在,比较常见的材料结构有三种:一种是递进式的,就像剥笋一样,层层递进。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另一种是并列式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并列,多一层或少一层,都不会影响材料结构;还有一种新闻式的,也是倒金字塔式,就是把最重要的、领导和群众最关心的、最敏感的内容,放在最前面、最抢眼的位置,就像新闻报道的导语,其他内容按主次先后排列。还要注意详略得当,哪部分详写,哪部分略写,都要做到心里有数。三是提纲。写大材料,一定要认真确定好提纲。一般情况下,写作提纲定到三级标题就可以了。在详细提纲定下来以后,要主动征求领导和群众的意见,特别是领导讲话材料,尽量征求讲话领导的意见。这样,就可避免走回头路,也可保证材料质量。 $ V+ o. t5 H2 Z. e' U K 6 q; ?$ Z8 u! I5 t* c% G 有一次,领导要我带几个人写“十五”期间的党建工作报告,